校史馆 – 定西市第一中学 http://zibo.alaminvacations.com Wed, 19 Mar 2025 08:06:53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7.2 http://zibo.alaminvacations.com/wp-content/uploads/2021/11/cropped-校徽-32x32.png 校史馆 – 定西市第一中学 http://zibo.alaminvacations.com 32 32 汇聚爱心力量,共筑母校辉煌——我校隆重举行“黄河儿女奖学金”爱心捐赠仪式 http://zibo.alaminvacations.com/?p=66577 Fri, 17 Jan 2025 00:48:02 +0000 http://zibo.alaminvacations.com/?p=66577 暖暖爱心,点燃希望之光;片片真情,托起明日太阳。2025年1月16日上午,定西市第一中学优秀校友丁小兵先生荣归母校,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汇聚向善正能量,设立“黄河儿女奖学金”,向母校捐资100万元,助力一中学子逐梦未来,助力定中教育事业发展。市政协副主席盛淑兰、市教育局副局长易思平、学校领导,以及我校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温馨的时刻。

首先,为了表达对校友的诚挚感谢,展示学校硬件设施与软件实力的提升,加强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促进未来更多合作与交流,在我校校领导的带领下,丁小兵先生一行参观了体育馆、校园、校史馆等。

接着,在大数据中心举行爱心捐赠仪式,由校长李爱军同志主持。刘顺义同志致开场辞,介绍校友丁小兵先生基本情况。刘顺义同志代表全校师生,向远道而来、心系母校的丁小兵校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他表示,此次爱心捐赠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份深沉的爱校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份精神力量将激励着每一位在校师生不断前行。

校友丁小兵先生发言。他深情回顾了当年在定西一中求学的经历,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和设立“黄河儿女奖学金”的初衷,希望在自己有能力的同时,能够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他还鼓励一中学子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传承“善”文化,寄语一中学子要心怀良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知行合一,做一个快乐且有价值的人。

校长李爱军同志代表学校对校友丁小兵先生表示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程、教育特色、办学理念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表示校友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重要的资源,是学校前进中最信赖和依靠的力量,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校友工作,积极搭建平台,拓展合作空间,为校友事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最后,政协副主席盛淑兰发表讲话。她对丁小兵先生深表感谢与敬佩。她表示,丁小兵先生是定中人在各行各业行为标杆的缩影。她既对丁小兵先生作出的成就表示钦佩,又为丁小兵先生对母校的深厚情怀、对昔日老师的感恩之情和对学弟学妹的殷切期望所感动。这份浓浓的校友情,将激励着一代代定中学子踔厉奋进。

常怀感恩之心,传递大爱真情,仪式虽短,意义深长。通过本次捐赠义举,我们看到了优秀校友对一中教育事业发展的爱心、关心和责任心,定西一中将以此为契机,凝聚全体教师力量,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更多学子把社会各界的关爱转化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内在动力。爱因希望而珍贵,生命因希望而永恒。

丁小兵先生个人简介

丁小兵,定西一中办学历史上涌现出的优秀校友杰出代表,1976年于定西一中毕业,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华润怡宝麒麟饮料(控股)有限公司外部董事,参与了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全国人大多次经济发展及执法调研、最高法及最高检视察活动。曾任金昌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兰州市第十三届党代会代表。长期在大型国有企业担任领导职务,曾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个人”、“优秀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劳动模范”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奖励和荣誉称号。

(撰稿:邵倩 审核:肖进雄 监审:肖进雄)

]]>
梦起南山阁 ?心系陇中地——定西一中杰出校友韩戎个人藏书捐赠仪式 http://zibo.alaminvacations.com/?p=65719 Tue, 10 Dec 2024 08:56:27 +0000 http://zibo.alaminvacations.com/?p=65719 12月7日,定西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刘顺义、校长李爱军、办公室副主任陈德文赴西安出席1960届校友韩戎个人藏书和藏品的捐赠仪式,并代表学校向韩戎颁发收藏证书。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苗破脊土,梦起定中

身背炒面,心怀远志。1948年,9岁的韩戎独自去往离家三十华里的宁远镇租了一间陋室读小学。学校路远不便回家吃饭,韩戎只能背着用锅干炒熟制作方便、便宜,可存放时间长的炒面充当干粮。艰难的生活没有阻挡他对梦想的追求,考入定西中学后,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他高二入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去部队慰问演出,办《定西中学简报》,荣获“定西地区三好学生”。在定西中学,他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勤学善思的学习习惯。多年之后韩老依然动情地说:“我的人生基础、知识基础、人格基础、能力基础都是在定中奠定的。”从贫瘠之地破土的幼苗,在定中的浇灌下,一路飞长,进入兰大学习核物理。毕业后,他历经留校任教,进厂解难,创办技校,统编教材,他的每一段经历都是少年时代知识、人格、能力基础的回馈。

追昔抚今,定中当年浇灌的幼苗已成参天大树,为祖国输送了众多相关专业人才,培育出一批批栋梁之才。

至诚至真,心念母校

在聊天中,韩老总是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在定中的点滴,他怀念那段如歌的岁月,更心系母校的发展。他身拖病躯,与夫人彭斯容女士一起整理著作藏书,书画作品,分门别类,捆扎打包,向母校捐赠毕生藏书和物品。因韩老身体欠安,物品多由其夫人彭斯容女士整理,编号名录,清单照片,每个细节都让人肃然起敬,潸然泪下。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学者的严谨风范,一名儒士的高风亮节。

韩老捐赠的是知识与希望,是爱与感恩,更是精神与传承。

守真至善,薪火相传

当精神的传递以具象化出现,感动的力量总是石破天惊。拜访途中的一个小插曲让所有定中人无比感动与自豪。在小区门口拿着定西粉条等待时,两位路过的女士看到箱子上的“定西”二字过来攀谈,她们非常激动,“是出航天员的定西吗?”当得知我们正是航天员唐胜杰母校的老师时,她们激动地与李校长握手,骄傲地说她们也是甘肃人,她们为唐胜杰感到骄傲,临走时还说“定西一中很棒!”。

这句话,从他乡的街头听到真让人热泪盈眶。在韩老家,李校长对韩老分享了这件事,老人也非常骄傲激动。从老一辈的校友韩戎,到新一代的校友唐胜杰,定中人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定中的精神在一代代人身上传承发扬。

守真至善,博学致远,这些承诺定中人做到了!

从韩老家里出来,冬日暖阳融融,西安仍然木叶纷纷,我们每个人心怀爱与感恩,情与希望。教育是一种力量与精神,在每一届校友,每一个个人身上得到了验证。刘书记说:“一个学校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缩影。”定西一中走在时代发展的轨道中,定西一中在每一个时代节点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是由你,由我,由我们共同走出来的。

【韩戎简介】

韩戎,曾用名韩绒,1939生,甘肃定西人,1960年定西中学毕业,同年考入兰州大学原子能系放射化学专业,1965年兰大毕业后留校,1969年调入陕西兴平化肥厂任技术员。1979年调入陕西兴平化工技工学校,负责筹建并任校长直至1999年退休。

期间曾任中国化工技工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无机化工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主持全国化工技工通用教材编审工作,参与主持化工仿真(模拟)研发工作,是中国化工技工教育主要创始人之一。生性喜好文学,退休后潜心写作,有小说、回忆录等数部著作出版。

韩戎也是定西中学原书记韩绅的亲弟弟。

(撰稿:邵倩 审核:肖进雄 监审:肖进雄)

]]>
校友归来话桑梓,故园新貌展英才——定西一中杰出校友孙儒林回访母校 http://zibo.alaminvacations.com/?p=63285 Wed, 11 Sep 2024 08:31:59 +0000 http://zibo.alaminvacations.com/?p=63285

9月10日,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定西市第一中学迎来了1984届杰出校友孙儒林的回访。孙儒林自母校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现已成为业界知名专家。

在李爱军校长的陪同下,孙儒林参观了校园,感叹于母校近年来的巨大变化,他特别参观了校史馆,追忆往昔,对母校的发展历程表示由衷的骄傲。

随后,孙儒林深入高三(20)班课堂,与同学们亲切交流,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与人生感悟,鼓励学生们珍惜时光,勇敢追梦。他的讲话简洁而富有力量,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师生。

此次回访不仅加深了孙儒林与母校的情感联系,也为在校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未来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期待更多校友能常回家看看共同见证母校的辉煌与成就。

孙儒林,1984年毕业于定西中学,同年考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1988年获得理科学士学位,并荣获技术物理系十佳毕业生荣誉。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90年考入该所实验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1993留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1999获得核化学专业哲学博士,同时获得计算机科学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从事金融行业的信息工程工作。曾就就职于瑞士银行,纽约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等金融机构,现就职美国摩根士丹利银行。工作之余,长期参与华人社区公益活动,曾任华夏中文大学总校体育部长,组织学生的各种文体活动。

(撰稿:邵倩 审核:肖进雄 监审:肖进雄)

]]>
国之栋梁——定西中学杰出校友赵维仁 http://zibo.alaminvacations.com/?p=57849 Thu, 14 Dec 2023 07:20:40 +0000 http://zibo.alaminvacations.com/?p=57849

赵维仁,男,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1938年出生,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小北街人。1954年以全校第一名成绩考入定西中学初中部,1960年定西中学毕业,同年考入兰州大学原子能系核物理专业(后更名为现代物理系),学制五年。

196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二机部第九研究院,院址位于青海湖边海拔3200米四面环山的金银滩草原。前往报道后,首先在青海省劳动锻炼一年,1966年进厂在两弹元勋邓稼先、王淦昌的直接指导下,先后从事氢弹攻关、核爆参数测量、闪光——1号核爆摸拟设备制造、XXX小型化等课题研究,并长期担任闪光——1号课题组组长。在赵维仁和众多科研者的集体努力下,我国于1967年6月17日在罗布泊成功进行第一次氢弹试验,震惊全世界。

1967年10月,赵维仁参加了国防科委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地下核武器试验协调会,会议由著名科学家王淦昌主持,赵维仁具体参加用闪射体加光电管测量核爆炸初期低能软X—射线数据测试小组,取得显著成绩。1969年9月,在新疆南大山核试验场的平洞中成功进行了中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随后又参观了在空爆场地进行的氢弹试验。1977年,在邓稼先的带领下,赵维仁前往新疆核基地参加地面核试验协调会,院长邓稼先谆谆教诲的形象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激励着他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后来的工作中。

随着中国航天和核武器的发展,核爆炸条件下,武器部件航天器的电子器件能否抗辐射,需要在强辐射的条件下进行核爆炸模拟实验。在王淦昌的主持下,全国有关单位历时八年于1983年完成了模拟装置的研究设计制造,赵维仁负责最终的X——辐射参数测量系统的确定工作。工作期间所积累的理论成就最终在1982年的核物理会上发表。该套装置是当时亚洲最大的一套强脉冲电子加速器,除了九院使用之外也向全国相关部门开放,具体协调接待工作由赵维仁负责,他先后接待了航天部、电子工业部、基地21所以及院内各所试验队伍。同时为方便各部门工作顺利进行,赵维仁自己编写了闪光——1号实验手册,翻译了Hrmes——2实验手册,在内部发行,很受大家欢迎。

赵维仁的主要著作为闪光一1号实验手册及三十万字的内部出版资料。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部级二等奖三项、部级三等奖一项、部级四等奖一项。荣立集体二等功、个人三等功。

退休后的赵维仁寄情书画、畅游文字享受着悠闲美好的晚年生活,这种生活是强大的祖国所给予的,更是老一辈革命者毕生心血所换来的。时隔多年,这位在草原、戈壁、川西北的大山深处,把一生贡献给了国家的两弹事业的杰出校友,任念念不忘母校的培育之恩,心心牵挂国家的繁荣富强。

2017年故地重游,老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样的话:

金银滩的故事

青海湖水绿如蓝,还是那个金银滩。

山河依旧美如画,不见淦昌和稼先。

万人碑下传佳话,满怀深情忆当年,

喜看新秀聚巴蜀,再铸神剑保国安。

(撰稿:陈德文 审核:肖进雄 监审:肖进雄)

]]>
【“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定西市第一中学校长李爱军拜望学校杰出校友 http://zibo.alaminvacations.com/?p=56987 Mon, 06 Nov 2023 09:15:41 +0000 http://zibo.alaminvacations.com/?p=56987 为更好展示学校历史传承,彰显学校文化积淀,发挥校友资源优势作用,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11月5日,定西市第一中学校长李爱军、校友工作具体负责人前往西安家中专程拜望我校杰出校友薛廷贵、韩戎。

1951届校友薛廷贵(右)与校长亲切交谈

李爱军代表全校师生感谢薛廷贵、韩戎多年来对学校发展和建设的支持,简要汇报了近年来学校的发展现状和办学成果,校友工作具体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学校校史馆建设和校友工作的进展情况。

右二为1960届校友韩戎

薛廷贵、韩戎认真听取了学校工作汇报,饶有兴致地了解了校史馆和校友工作有关情况,并深情回忆了就读定西中学时的点滴细节,表达了对母校的惦念之情。

薛廷贵、韩戎希望学校能加大校友资源挖掘力度,认真做好学校历史的传承和弘扬,同时对学校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同时,他们还结合自己在定西中学的读书经历,鼓励青年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树立远大理想、发扬吃苦精神,为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韩戎(中)回忆往事

临别之际,薛廷贵、韩戎热情地签名赠书予母校留念,并祝福母校越办越好。

校长李爱军表示,今后学校将在广大校友的支持和帮助下,进一步凝聚力量形成合力,突出办学特色,提升综合实力,更好为广大校友服务。

薛廷贵,1935生,甘肃定西人。1950年入读定西中学,1951年考入军大西北军政干校参军入伍,先后参加甘肃祁连山、宁夏六盘山等地剿匪任务。1952年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勋章各一枚。1958年撤离朝鲜回国,先后在陆军第二师政治部、河南义马矿务局、核工业部宜昌827工程指挥部、陆军第二师独立高炮营、航天部西安771所等任职。退休后专于诗歌、书法创作并屡获大奖,多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伸出援手。

韩戎, 1939生,甘肃定西人。1960年定西中学毕业,同年考入兰州大学原子能系放射化学专业,1965年毕业留校,1969年调入陕西兴平化肥厂任技术员,1979年调入陕西负责筹建兴平化工技工学校并任校长至1999年退休。期间曾任中国化工技工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无机化工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主持全国化工技工通用教材编审工作,参与主持化工仿真(模拟)研发工作。是中国化工技工教育主要创始人之一,生性喜好文学,退休后潜心写作,有小说、回忆录等数部著作出版。也是定西中学原书记韩绅的亲弟弟。

(撰稿:赵健卓 审核:肖进雄 监审:肖进雄)

]]>
国之栋梁——定西一中杰出校友庞家麟 http://zibo.alaminvacations.com/?p=41285 Thu, 26 May 2022 03:45:54 +0000 http://zibo.alaminvacations.com/?p=41285 庞家麟(1938-2022)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人,核物理专家。1960年毕业于定西中学,同年考入兰州大学原子能系核物理专业,1965年兰州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事战略核武器的研制和实验工作,是我国第一颗中子弹现场试验一号项目“中子杀伤总剂量测量”的负责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四等奖2次,记二等功1次,多次被评选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先进科技进步者。

因重大实验成功和科技攻关项目重大突破所作出的重大贡献,1988年、1992年庞家麟两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刘华清等的接见。

工作之余,喜好书画创作的庞家麟逐渐形成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作品参加英、美等10国巡展,先后出版个人诗画挂历、《庞家麟诗画集》等,其书画作品入编《中国书画家全集》《中国艺术家大典》《中国书画一代大师》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诗书画大赛展,先后在全国政协礼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地展出,被授予“人民功勋书画家”“2009年最具影响力世界华人艺术家”“2012年感动中国艺术人物”等荣誉称号。

2022年5月20日,庞家麟因病在四川绵阳逝世,享年84岁。

庞家麟工作照
庞家麟(右)在某次核试验现场
庞家麟(左)在某地下核试验基地向付依备院士等专家介绍核试验准备情况
范曾为庞家麟题词
庞家麟特邀出席“2009年全国劳动模范与先进人物五一座谈会”
庞家麟艺术作品
]]>
国之栋梁——我校杰出校友汪玑 http://zibo.alaminvacations.com/?p=39959 Sun, 24 Apr 2022 09:03:47 +0000 http://zibo.alaminvacations.com/?p=39959 汪玑(1933—1960)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人。1955年毕业于定西中学,同年考入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8年夏天,参加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冰雪考察工作队,成功登上祁连山海拔5145米高度的“七一”冰峰。1958年冬季,被选入中国登山队,参加喜马拉雅山科学考察工作队。1960年,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攀登至海拔6980米高度时,因极度缺氧,大脑出血,经抢救无效,于4月13日下午6时不幸牺牲,年仅27岁。在汪玑不怕牺牲的精神鼓舞下,队友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于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成功登顶珠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顶珠峰。

汪玑牺牲后,同伴们忍着悲痛用汽油将其火化,仅用罐头盒带回两根骨头。196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同甘肃省体育运动委员会追认汪玑为革命烈士。1960年10月16日,兰州大学为其举行隆重的追悼会,校党委书记江隆基在悼词中高度评价了汪玑的革命精神,甘肃省体委、兰州大学在兰州华林山烈士陵园为汪玑立碑纪念。

汪玑照片
1955级兰州大学自然地理班部分同学在陕西汉中梁山进行地质测量(右一为汪玑)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追认汪玑为革命烈士的批文
兰州大学汪玑追悼会悼词(部分)

(撰稿:陈德文 审核:肖进雄)

]]>
赞皇县| 凤山市| 山东| 务川| 南乐县| 商水县| 宁阳县| 永兴县| 马关县| 松潘县|